282023.04

国有六大行的金融科技大变革!

2023.04.28

如果从2013年互联网+的席卷算起,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浪潮已经历了十年之久。十年变革,金融科技给银行业带来的变革早已翻天覆地,银行业也已经成为了金融科技的主动掌控者。在大型银行的身上,这种主动掌控的趋势更为明显。金融科技早已经从一个概念,走向了银行从顶层设计到线上线下的业务一线,更推动银行经营模式大变革,把科技基因刻入金融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或可一问:金融科技究竟影响了银行什么?从2022年与2023年的布局来看,从系统、业务、客户服务到经营模式的重构,金融科技已经推动大型银行走向了金融价值创造的重塑。

01 战略深耕与拓维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六大行金融科技战略已经能够做到全行上下“一盘棋”的总体布局。

依托于金融科技的整体布局,大型银行战略纵深也在不断推进,从金融科技走向更加深度的战略拓维。

如工行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发展新动能,加快数字工行(D-ICBC)建设。在科技强行的基础上,拓维到整个生态体系的构建:D-ICBC数字生态、ECOS技术生态建设,为GBC+客户生态发展提供有力动能。

建行2021年升级“TOP+2.0”,提出“金融科技的领跑者、自主创新的国家队、新金融生态的开拓者”三个战略定位。农行以深化应用金融科技前沿技术,深入实施信息科技iABC 战略。具体来看,主要推进新一代技术体系转型,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新基建与 IT 架构底座,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赋能业务。

农行坚持以“数据”主线,实施十大工程。中行则顺应“时代之变、技术之变、客户之变”,加快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2022年,金融科技发展有了新的跨越,科技体制改革到企业级架构建设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并打造了一支初具规模的数字化新军。

邮储银行深入推进智慧、平台、体验、生态和数字化“加速度”(SPEED)科技战略实施,加强能力建设,加速金融科技赋能业务。2022年,邮储银行规划了“123456”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全力推动“数字生态银行”建设。

交行加快数字化新交行建设,坚定推动以“平台、开放、智能、企业级、重塑”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发展愿景落地,将数字化思维和运营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

可以发现,大型银行以金融科技为底盘,自身生态的构建与全行客户服务、数字化发展深度绑定,构建了一个更大的生态体系;从单个系统的金融科技改造到数字化一盘棋战略的深化推进,也体现出了银行在战略制定以及执行上的定力,这也是国内大型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林立全球之颠的根本所在。

金融科技给大型银行带来的改变,是大型航轮正在通过创新去锚定自身的航行方向。客户服务模式重塑、金融运营模式重构、银行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变革,这些改变正在推动银行的金融服务走向普惠、走向大众、走向体验。

从大型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的深度执行,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对业务赋能、对银行自身赋能将是2023年银行突破的重点。

如工行在2023年,除了科技研发应用以及安全运营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完善数字服务生态,围绕对外服务客户、对内赋能员工,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农行深化共享复用的能力,赋能“三农”等业务领域,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同时也通过数字化能力赋能基层员工;建行也要推进金融科技下沉服务重心,为新金融服务大多数人提供支撑。

十年布局,六大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已经进入新篇章。未来比拼的关键,或不再是高投入,而是深推进,宽拓维,如何让金融科技创造出更强大的价值,这是大型银行或所有银行需要精密思考及布局的课题。

02 新布局:数字化能力全面构建

纵观2022年六大行金融科技最新布局,步调未必一直,然而方向是统一的:落地大工程打牢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大生态推进数字化能力全面构建。

1、落地大工程

工行升级ECOS 技术生态,推进基础设施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攻关,打造一系列行业企业级新技术平台,如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区块链融合多方安全计算技术、隐私计算平台等。工行在企业级新技术平台打造,强大的系统工程建设方面一直都处于行业领先的位置。

建行2022年大工程项目落在“云”上,发布“建行云”品牌。建行董事长田国立称,“‘建行云’绝不只是一项科技创新成果,也不仅是一个金融科技平台,而是立足数字化时代,对数字生产方式变革所作出的回应。”建行云不仅支撑自身的业务,还对外输出赋能。

农行的“十大工程”在2022年基本完成框架建设,并推进新技术各类应用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了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分布式系统、区块链、网络安全、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平台等转型和升级。

中行在2022年完成了大型工程的关键一跃。历时3年,2022年5月1日,中行“1号+”工程——“绿洲工程”实现首批次投产,标志着其企业级架构成功落地,完成“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在“绿洲工程”的支撑之下,中行还自主研发了“鸿鹄”“瀚海”“星汉”“扶摇”“九天”五大基础技术平台,在这些企业技术平台支撑之下,中行敏捷交付、稳健支撑、赋能业务等效率提升,进入数字化发展全新阶段。

邮储银行在2022年底完成了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全部6.5亿客户在线迁移。邮储银行首席信息官牛新庄如此形容,“就像两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一列是绿皮车,一列是复兴号,在不停车的情况下把乘客安全地从一列火车转移到另一列火车,这开创了中国大型银行核心系统上线的新模式。”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高峰可提供每秒6.7万笔的处理能力,满足未来10年邮储银行的业务发展需要。

交行上线了贷记卡分布式核心系统重构项目,成为首家使用自主可控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国有大行。新系统通过全面重构业务架构体系,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及经营质效。

六大行的大型工程建设,是强大基础设施底座构建。通过新的技术发展,打造自主可控的强大系统架构,为未来业务发展爆发式增长提供强大的基础底座支撑。这就像金融科技的一场硬仗,打过去了就能推动业务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全面云化

未来的银行是在云上的。银行未来的金融科技之战,归根结底将会是算力之战。上云成为了银行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近几年云原生也成为银行云计算布局的重要方向。

工行的云计算平台是其两大核心平台之一,新一代云平台入云规模以及平台能力同业领先。工行的云平台架构,包括了工商银行金融云平台集基础设施云(IaaS)、应用平台云(PaaS)、金融生态云(SaaS)以及分行云(Bcloud)等。基于云基础的构建,工行也在致力于打造“云工行”建设,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

“建行云”是建行在2022年力推的品牌,是一朵具备新金融共享特征的行业云。“建行云”还布局了“多功能区、多地域、多技术栈、多种芯片”,加速算力的提升。根据建行统计,“建行云”标准算力规模已是5年前的68倍。建行将“云计算”能力对外输出,为超过200家金融同业、政府等客户提供科技服务。

农行加速云计算应用,完成一云多芯技术栈建设,纳管4万+服务器,承载1200+应用模块。同时,加大IaaS、PaaS及SaaS云部署,基于PaaS部署的应用比例达到68%。农行通过将容器、Serverless、低代码开发、微服务架构等技术和理念应用到系统研发到各个环节,构建全新应用构建模式,初步实现了从“On Cloud”向“In Cloud”的转变。

中行构建了自主到云原生技术能力,支持支持研发、交付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弹性调拨,满足业务应用多样化、敏捷化部署需求。其四地多中心云平台已投入虚拟机数万台,新线借记卡、信用卡业务使用全栈国产软硬件,实现“一云多芯”部署。

邮储银行深化标准云建设,优化云管理平台功能,推进容器化建设和应用微服务化,建立云原生的运维管控体系。2022年末,邮储银行在自助银行、POS业务、国际支付等213个系统实现私有云平台部署,云平台日交易量达到5.97亿笔,占交易总量的93.90%。

交行提升基础设施云化服务能力,完成新一代分布式云平台规划,加快实现多云部署,丰富“一云多芯”策略。

云计算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技术依赖之一,无论是深耕私有云,打造行业云,还是紧紧抓住云原生趋势,六大行对云计算深度探索与投入将会持续。

3、紧抓数据内核

银行是天生的数据企业,数据对于银行而言是金矿。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也专心构建挖掘数据金矿的能力。多年的发展,六大行不仅建立了与数据相关的基础设施,更推进数据提升运营能力。

2022年,六大行主要从数据中台、大数据应用、数据治理等方面深入推进数据内核技术体系的构建。

数据中台方,工行强化数据中台赋能。推动数据入湖共享,建立数据中台分层体系,新增知识图谱、客户标签、数据服务等要素,完成数据安全管理、联邦学习等领域11项行业标准编制;建行加速推进数据中台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力工程,整合全域数据形成完整数据视图,打造企业级“数据与分析”智能中枢。

农行提出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主轴,数据要素日益成为全行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推进数据中台全面升级;中行成立数字资产运营中心,数据挖掘、运用、经营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速。加速建设企业级的数据平台,推广沉淀数据资产28BP,数据纵横平台体系全行用户超过了24万。

邮储银行围绕能力建设与场景支撑,数据中台优化用户可视化交互体验,累计上线手机银行千人千面、生肖卡营销活动等200余个数据服务内容,支撑营销管理、客户分析等9大场景;交行建强企业级数据中台,为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集成、高效智能的数据服务支撑。

大数据应用层面,工行从营销、风控、运营等维度深化金融科技赋能与数据应用,如,深度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升级贯穿前中后台的营销“智慧大脑”,适应全量客户差异需求;建行构建统一的数据应用体系,打造特色数据应用平台和系统,支持行内机构用户按需自主用数,同时研发大数据产品190多个;农行推近数据深度整合和共性数据积累,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提供一站式专属数据服务,启动数据湖建设。通过“数据+算法”双轮驱动,推出“智迎客”“智挽客”“智链客”等一批数据应用产品;邮储银行全行数据资源实现统一接入、统一存储、统一加工,大数据平台整合接入行内146个业务系统。数据分析平台成为全行数据建模、策略设计、分析应用的统一平台。

银行要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数据治理是一个难点,也是关键点。从六大行关于数据的发展来看,数据治理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发展至今,银行的数据治理能力究竟怎样了?

工行上线企业级数据治理平台数据安全管理模块,建立识别规则库驱动自动贯标,强化基于数据分级分类的数据安全管理;建行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数字力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推进数据中台建设,建立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农行数据治理深入推进;中行“三横两纵”数据治理,累计梳理 280万个数据项,形成22万个数据字典项;邮储银行以“治理即服务、数据即价值、可见即可得”为主题,盘点行内10万余项数据资产,聚焦重点业务领域,输出数据资产服务;交行推进数据标准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数据质量闭环管控。

银行数据这座金矿,其多元化、复杂化、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之下,银行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建立各种系统平台是难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如何构建统一数据标准、如何支撑敏捷开发赋能业务,是技术的事,也是银行体制机制的事。

4、全面打造数字化能力

六大行金融科技的布局中,构建数字化能力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是当前大型银行金融科技努力的方向之一。银行数字化能力包括什么?一是科技硬实力;二是赋能业务的能力;三是提升客户服务的能力。

在金融科技硬实力上,六大行一直都站在银行业的巅峰之上。例如,今年AI无疑是全球最火的技术变革之一,六大行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上也走在行业前列。

工行建成了自主可控、功能完备的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打造了“看、听、想、说、做”全感知智能服务,初步实现全领域、全场景、规模化智慧赋能。同时,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出人工智能金融行业通用模型;建行打造体系化、工程化、产品化的人工智能能力,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平台,实现模型服务数据在线回流,支持模型敏捷迭代,累计支持742个业务场景。

农行启动新一代A 平台建设,计算引擎性能将提升4~5倍,落地企业级隐私计算平台;深入研究AI大模型技术趋势,并推进智能掌银建设,提升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客服、智能搜索等服务的准确性和个性化;中行探索运用大模型和生成式AI等技术,优化智能客服体验;邮储银行推动“三大平台六大能力群”建设,提升业务运营、信贷业务、风控以及行内外用户体验的智能化水平;交行全栈式知识图谱平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等上下游产业链路。

在科技硬实力深化的基础上,银行都在构建自己的全面的数字化能力,一方面推进业技融合,另一方面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工行从数字生态、技术生态和客户生态方面去赋能产业发展,发布手机银行 8.0和e生活 5.0,为5亿多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务体验;建行通过科技手段发展第二曲线,金融科技激发业务增长潜力,打造“双子星”线上生态,迭代手机银行,全新推出“建行生活”,将金融与非金融场景深度链接,开启了数字时代的“非线性增长曲线”。

农行加深业技融合,数据驱动的客户服务模式加快形成,业技数融合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生产力。线上金融服务提升客户和用户的获得感,个人掌银月活客户1.72 亿户,“农银 e 贷”规模超过 3 万亿元等;中行以数据+技术+场景+体验为核心来建设数字化能力,一方面赋能“一体两翼”业务智能化,另一方面赋能“八大金融”转型发展。

邮储银行通过“科技强心”,“创新”融入,对个人金融、公司业务、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重点业务领域全面赋能,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其客户旅程优化三年规划收官,客户旅程数字化改造率达到了81.99%;交行拓维业务技术双向融合,深耕场景建设。利用上海主场的前沿创新场景,扩大“一件事”模式的应用覆盖面,上线了零售信贷和B2B 支付两个企业级架构试点项目。

曾经我们谈“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如今金融与科技早已融为一体。金融科技就像一把利剑,银行的御剑之术如何,决定了未来发展的走向。

03 科技投入与人才决战

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通过可视化的两大数据可以展现,一是科技投入,二是人才投入。

2022年,六大行在科技投入上一直保持高投入的趋势未变,但是出现了分化。一方面,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全面进入百亿时代,另一方面,投入增长进入分化:先发者趋稳、后来者大跨越。

去年,六大行依旧保持金融科技高投入,总投入达到1165.49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8.42%。同时六大行金融科技进入全面百亿投入时代,工行、建行以及农行投入均超过200亿元。其中,工行以262.24亿元投入居于首位,建行紧随其后投入为232.11亿元,农行投入215.41亿元。邮储银行与交行投入,分别为106.52亿元和116.31亿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大型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增速首次出现了下降的情况:2022年,建行科技投入232.9亿元,同比增速下降1.21%。工行金融科技的投入增速也进入低增速,同比增长1%。此外邮储银行的投入也进入到个位数增长,同比增速为6.20%。农行、中行和交行其金融科技投入增速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3.05%、15.70%、32.93%。

回顾过去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的增长情况,2020年是银行金融科技超速投入的一年,六大行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工行投入增长甚至达到了46.13%。2020年金融科技的重金投入,一方面是疫情催化“无接触”金融的需求上升,银行加大信息技术投入构建线上金融服务系统;另一方面则是金融科技的发展进入爆发期,大型银行纷纷加大投入抢占新技术高地,争夺先发优势。

工行、建行在六大行中是较早进行金融科技高投入的,占据先发优势。发展到2022年,先发者构建了更强的技术基础底座,告别投入高增长,进入精细化发展布局。而其他大行仍旧需要通过较高的金融科技投入来支撑业务发展。其中,交行是较为特殊的,2022年其投入增速最高,为32.93%,而在2020年交行相对保守增速仅13.45%。六大行在金融科技高投入狂奔之下,逐渐进入到向科技要产能,向科技要效能。工行助力深化研发机制创新,运用“揭榜挂帅”工作机制,更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需求项研发周期同比缩短11%;中行金融科技提升效能,2022 年科技产能稳步增长。2022年中行在金融科技专利上获得新的突破,金融科技专利获得授权611件。

“数字工行、科技强行、人才强行”,工行在未来发展中强调强化科技、数据、人才支撑。可见,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有多高。

大型银行一直注重金融科技型人才的吸纳与培养。2022年,工行、建行、农行、建行四大行技术类员工均超过1万。其中,工行金融科技员工人数遥遥领先,达到3.6万人,占比也最高,达到8.30%。其中,数据分析师超7700人。

建行2022年末,本集团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5811人,占比为4.2% ;农行科技人员 10021人,占比2.2%;中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13318人,占比为4.35%。邮储银行IT队伍超过6300人,占比3.23%;交行科技人才5862人,占比6.38%。

银行金融科技的队伍打造,吸纳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其中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是关键。

工行发力科技人才高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构建多维立体的数字化转型专项激励机制,分层奖励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突破的核心人才。开展科技与数据人才专项社会招聘,分层开展数字化菁英跨部门联合培养、科技菁英人才集中培养。深化不同层面科技和业务人才流动,全行选派近千名科技人才开展业务交流和基层任职锻炼,以人才流动推动科技基因向经营管理渗透融入。

建行将金融科技人才工程列为全行首个重大人才项目,推进“懂科技的管理人才”“懂业务的科技人才”“懂行情的市场化IT人才”三类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深化ITBP(信息技术业务合作伙伴)工作机制,持续优化IT研发结构,加强企业级需求统筹。

中行则着力打造一支“数字化新军”,目前已经有10支人才队伍。其金融科技人才的具体分类来看,包括了数字化管理、行业规划和架构设计人才,数字化营销、产品、运营、风控和交易人才,数据分析和信息科技人才等。中行对“数字化新军”实施名单制管理,首批储备人才5500余名,培养科技业务复合型人才。

邮储银行着力提升金融科技队伍的专业能力,实施差异化专项绩效薪酬分配,组建分行复合型团队,以交易银行业务为试点,在北京等6家分行选派分行科技人员在一级分行交易银行部门担任售前工程师,技术、业务人员共同参与业务营销和工程实施。

交行优化全行招聘统筹管理机制,全力推进科技万人计划落地落实,2022 年全行新招录科技理工应届生占比提升至67%。建立人才服务团支持政策,选派集团内 22 名业务骨干赴青海、新疆等艰苦困难地区分行交流援建。

提升金融科技人才人数的基础上,六大行还这种培养“骨干”、“高精尖”等人才的培养。

例如,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加大了对高精尖人才的市场化引进力度,例如金融科技人员、数字化风险管理人员,都通过外部招聘引进。“由于这两年在金融科技方面不遗余力地招聘人才,这些优秀人才的加盟,充分发挥了“鲶鱼效应”,带动全行人才的结构优化和专业能力大幅提升。”邮储银行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积极推进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和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搭建“青年、骨干、领军”三级人才梯队,选拔了选拔143名青年、骨干人才。

对金融科技真金白银的投入与人才投入,都是在抢占未来。

04 组织架构自我变革:融合、敏捷

对于六大行而言,金融科技高投入带来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要让金融科技支撑银行未来发展,紧紧靠砸钱砸人是远远不够的。银行客户需求、商业模式正在随着金融科技的变革而转变,而银行传统的体制机制也需要自我变革,才能推动金融科技创造更大的价值。

梳理六大行的金融科技条线的组织架构,可以看到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自我变革的主要脉络。

首先,六大行都构建全面对金融科技部门板块;其次,六大行均设置了顶层组织架构。如工行有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发展委员会,建行有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建设委员会,中行设金融数字化委员会等;第三是数据管理部门成为标配。建行、邮储银行和交行均设立了数据管理部门,中行设有数字资产管理部。

具体来看:

工行:金融科技部、业务研发中心、数据中心、软件开发中心、金融科技研究院,“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布局

建行:数字化建设办公室、网络金融部、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数据管理部、金融科技部

农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数据中心、研发中心

中行:数字资产管理部、个人数字金融部、信息科技部、场景生态与创新部、企业级架构建设办公室,下设直属机构数字资产运营中心、信息科技运营中心和软件中心

邮储银行:信息科技管理部、金融科技创新部、数据管理部、软件研发中心、数据中心

交行:金融科技部/数字化转型办公室、数据管理与应用部、数据中心(系统运营中心)、软件开发中心(北京、深圳)、测试中心、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

可以说,六大行的金融科技部门设置已经趋于完整,从管理层的委员会到牵头部门再到数据、软件、业务研发等中心的设置布局覆盖了金融科技各个方面。

组织架构的完整性也是银行推动体制机制内部变革的基础。在此之下,六大行通过内部的自我变革重塑,推进金融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构建融合、敏捷的组织架构,打造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

工行在2022年重点建设了八家数字化转型示范行,探索业务、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同时组建金融科技生态拓展团队,以科技合作促进业务生态拓展。

建行推进ITBP服务机制和企业级项目运转机制,例如,按照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资金资管等业务板块组建IT支持团队,组织推进各业务板块建立业务研发(柔性)团队。

农行启动数字化业务运行中心、数据中心内蒙古分部建设。

中行成立成立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优化金融数字化委员会设置。其科技体系组织架构按照对口业务条线设置,业务科技深度融合,全流程敏捷响应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同时,推动总分联动,构建特色应用一体化研发体系。

邮储银行在组织架构上走出了特色化建设之路。首先是其“三部”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较为特殊,看起来金融科技管理部门更多,实际上分工协调起来更加灵活;其次是如金融科技创新部是推进业技融合的部门,该部门既包括了业务人员,也包括科技人员。

银行组织架构的变革,一方面是顺应金融科技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则需要根据业务发展的详尽梳理,构建自身特色,才能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六大行作为高投入、高能力塑造的金融科技“能力王者”,其带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能够为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05 金融科技重塑价值创造

从六大行金融科技战略到最新布局、自我变革中可以看到,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十年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金融科技重塑价值创造。

从传统银行“产品中心”转向“客户中心”,银行的金融服务经营模式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科技快速演进,是强有力的催化剂。“客户中心”的新经营模式之下,正如刘建军所言,银行自然需要“将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生存发展的最终指向”。

那么,当前银行客户所追求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最直接的“价值”当然是财富的增加。然而,当前银行客户所追求的价值,也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加。客户会“用脚投票”的,还包括了好的服务、好的体验以及“待挖掘的潜力”。

其反射到银行的运营上可能就是简单的如何“获客、活客、黏客”,这就需要银行做好“KYC”。银行不仅要通过大量的客户过去以及现在的行为分析,去创新产品与服务。金融科技的发展,还为银行提供了另外一项“超能力”:比客户更懂客户,即精准预判客户更多的需求。这方面,在手机银行APP的金融服务中,银行实际上已经有所应用,例如个性化推荐相关金融产品等。

其实,对于六大行而言,其庞大的客群基础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当然也是未来发展的挑战。无论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的运营,六大行能够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是巨大的。而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加持下,这种优势正在扩大。

首先是金融科技硬实力比拼,跨越了投入高增长时期,六大行所发力的是如何将技术的硬实力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对内组织架构深化,对外扩大构建生态圈,这都是构建全面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关键方向。

其次是积极推动数字化的“基因”深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工行以人才流动的机制推动科技基因向经营管理渗透融入;中行打造内部协同生态,不断优化员工的使用体验;邮储银行则强力推动“创新”基因深入战略之中。

第三是金融科技能力的全面构建,正在推动大型银行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科技重塑价值创造,最终目标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根本,然而该经营模式之下,对银行而言也是形成新的发展曲线、打造新生产力的有效路径。

科技被赋予“伟大的美”。跨越万水千山,金融科技推动银行进入的星辰大海是金融效率的提升,是推动金融服务的“普遍获得”,更是价值创造的循环。

金融科技对于银行而言,是一场“润物细无声”马拉松式对变革。最终指向的是金融里的人,是客户,也是员工。愿这场金融科技新的盛宴,永远向善、有希望、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