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为数字经济领域带来变革
2023.06.02在世界开源创新发展的当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5月26日,世界开源创新发展论坛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召开,该论坛以“开放科学背景下的开源教育”为主题,围绕进一步加深对开放科学理念下开源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探讨国内外开源人才培养,开源技术创新应用和产教融合的典型做法。从当前来看,开源人才在我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紧缺的,而高校则成为了开源教育的发力点。
开源文化融入人才教育
数字经济时代大幕已拉开,新的科技创新正在加速数字化进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也迅猛增长,将开源文化融入人才教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
当前,业界已形成共识——开源是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将源代码、设计文档或其他创作内容开放共享的一种技术开发和发行模式。
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谈绪祥表示,当前,开源深刻地改变了数字经济领域的产业格局和商业模式,推动全球信息技术发生全局性、持续性的重大变革,其影响还波及、深入到其他各个领域。开源已成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个主流模式,是形成全球数字科技创新的重要核心动力。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指出,要推动开源,首先要弘扬、传播开源文化的理念,培育开源人才成长的土壤。其次要推动开源的政策机制建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要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以最新的开源技术成果开发建设课程的教学体系,鼓励科研人员投身开源生态的建设,繁荣开源创新的国际交流合作,围绕开源技术与开放科学,促进开源资源的全球共享。
高校成发力点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高校也致力于发展教育开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讲席教授、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文指出,教育开源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学习他们必须学习到的最基础的知识。
谈绪祥进一步提到,近年来,我国开源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成为开源教育主要发力点。目前,很多高校正在与企业、开源社区开展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源社区技术方向的多样性,弥补了高校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单一性的短板,与企业的联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高等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供需差距。
张桂华还提到,依托“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推动建设产教融合的平台,融合政、产、学、研、经、服等各类创新主体,充分调动各类创新资源,联合高校、企业打造产教一体的开源平台,推动建立从高校的开源学习、产业的开源实践到开源的创新创业的沃土,全产业链闭环生态。
创新与人才培养
要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可缺少的就是人才。“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要把人才培养抓起来,这样才能在开源创新中发挥人才优势,更好地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各大软件公司近年来对开源人才的需求很强烈,但与此同时,找到开源人才又是困难的,所以他们会用更多的钱来留住开源人才。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建民也强调,要促进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同时可以通过开源的方式使之进入到课堂,而这类课程也可以往开源平台迁移。
整体来看,培养开源人才仍是当前科学界需要努力的方向。“高校、企业、社区、科研院所等多方积极协同,以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驱动,以特色发展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发展关键技术、核心软件技术攻关,促进软件生态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最终必然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并带动各方的发展。” 谈绪祥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