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24.09

国产数据库在金融领域应用逐渐深入

2024.09.29

数据库是与芯片、操作系统并列的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三大核心基础之一,其安全、稳定、可靠等性能水平是决定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关键。“受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逐步成熟、数据安全及合规要求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

2023年,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市场加速发展,市场规模约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

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市场份额2023》(以下简称《报告》)

表示。


近年来,监管部门陆续发布多个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安全可靠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研发应用”“提高新技术

应用和自主可控能力”“加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弹性供给”等要求。那么,在金融领域,国产数据库目前的

实际应用情况如何?在进一步推广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学院院长邵怡蕾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数据库在金融行业

的应用正逐渐深入。过去,金融行业高度依赖国外数据库技术,但随着国家对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视以及数据安

全的关注,国产数据库开始崭露头角。例如,达梦、蚂蚁集团的OceanBase、腾讯的TDSQL、万里数据库的

GreatDB等,目前已经开始在国内金融领域得到应用。


从技术到份额 市场呈现“头部强势”


数据库对当下金融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银行业务规模增长、产品快速创新、系统高可用要求

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以及金融生态变化、金融核心系统自主可靠等因素,推动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四川

农商联合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业内数据库厂商从业者看来,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利用数据重塑传统业务与组织模式,构建企业的

新型竞争力。2024年将进入分布式数据库大规模部署阶段,分布式数据库厂商需要持续打磨核心

功能、扩大生态建设、做好人才培养以及金融行业差异化需求适配等。


金融业因其特殊的行业要求,核心交易系统只能以本地化方式部署,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本地化

部署的应用系统对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的建设标准要求更高。与此同时,数据库的使用具有长期性,另外,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核心资金交易场景普遍对性能、稳定性有很高要求,这意味着数据库改造、迁移都需谨慎

选择。


在金融领域,分布式数据库的整体市场格局中,头部厂商(前五名)占据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

各大厂商存在差异化的优势策略。


“未来,保险及证券行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报告》,银行子市场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约为

1.5亿美元,在其本地化部署中主要对应银行内部交易系统,覆盖银行A级和A+级核心交易系统。而随着

2024年分布式技术迎来爆发性增长,保险及证券行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


从边缘迈向核心 国产厂商如何追赶


放眼整个金融领域的数据库应用,国产厂商们还处在追赶阶段。邵怡蕾告诉记者,目前,国产数据库还主要

应用在金融机构的边缘领域,核心系统主要还是由Oracle等国外厂商提供。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国际头部数据库Oracle,国内数据库厂商起步较晚,目前在性能上还有所差距,但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大多数金融机构在信息化系统数据库升级时,通常采取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策略,即先边缘系统再核心系统。基于长期服务金融机构的经验,他认为,从核心系统开始升级,或许更有利于彻底抛弃原有的陈旧数据架构,更快地使用新数据库技术满足现代金融业务发展。


邵怡蕾则强调了金融数据库的特点及目前国产数据库厂商面临的具体挑战。“金融行业对稳定性和安全性

的要求极高,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此外,金融数据的迁移极其复杂,不仅技术层面

存在挑战,还涉及工程实施、多方协调以及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困难。Oracle等国外数据库经过多年

发展和实践验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更高,特别是在处理大规模金融交易时表现出色。”邵怡蕾说。


具体来看,金融数据库与一般商业数据库相比,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高并发性与低延迟性。金融

交易的关键时刻往往在秒甚至毫秒之间,这就要求数据库具有极低的延迟和极高的瞬时处理能力。例如,

股市开盘时的交易高峰,就需要数据库能够迅速响应。


其次,金融数据库必须具备高可用性与强大的容灾能力。一旦主要数据中心出现问题,备用数据中心必须

能够立即接管,确保服务“7×24小时”无间断运行。这种能力对于小公司来说难以实现。


此外,对于多备份和分布式系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也是一个挑战。“必须确保所有数据实时保持一致。”

邵怡蕾表示,金融交易对数据精确度的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问题和法律问题,

例如,造成银行结算无法完成。这些特性构成了金融数据库的主要难点,且在常规数据库应用中不常见。

我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研发起步较晚,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


从能用到好用 多方共同发力


当然,国产数据库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多方协同。其中,厂商自身的精进是必要条件。

《报告》提出,2024年将进入分布式数据库大规模部署阶段,分布式数据库厂商需要持续优化产品性能、

确保数据一致性、提高可用性等核心能力,增强产品成熟度。同时,扩大人才储备,培养专业团队,强化长期

服务能力。根据不同子市场的市场特征以及金融机构数据库环境、技术能力、服务生态等自身条件,提供

差异化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


此外,一些受访专家提到了市场信任度的问题。“我们的技术体系尚未经历过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那样的

极端情况,加之中国的股市规模相较于国际上一些成熟市场仍然较小,国产数据库在应对一些极端情况时的

经验不足。这需要国产数据库厂商通过长期稳定的服务来逐步建立信任。”邵怡蕾表示。


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与厂商们的深度合作备受期待。银行头部技术专家认为,数据库数字化转型不是单靠

厂商或用户就能独立闭环完成的,头部金融企业需要提供核心金融场景厂商需要有能对数据库内核代码研发

掌控的能力,应用改造和产品改造需要从稳定性和成本角度合理化权衡。


此外,数据库数字化转型替代不是数据库产品层面1∶1的替代,需要合理拆解。


对于国产数据库,业内抱有很高的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国产数据库在处理大规模、

高集中度数据时的经验也会日益丰富,有望逐步克服挑战,满足金融行业对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需求,国产

数据库有望发挥更大作用,但这一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邵怡蕾表示。